风水形胜文缘心 一一评述蒋勇生山水画之审美意趣
来源:强国之路网.文化频道
|
作者:叶明
|
发布时间: 2020-07-01
|
14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成为中华文明繁衍千载的“历史的地理基础(黑格尔语)”,从而造就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及作为中华民族血脉、精神家国的文化。
叶明(宁波大学教授)
蒋勇生 作品《峻岭烟云青山居》
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成为中华文明繁衍千载的“历史的地理基础(黑格尔语)”,从而造就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及作为中华民族血脉、精神家国的文化。这一文明演进的历程中,其中,对地理环境及其要素主体审美再现的中国山水画艺术正是“师法自然”的实践结果,并成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手段之一。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性基因,遵从中国文化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是山水画艺术家创作上追求的理想境界。当然,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继承与创新。基于美学的视角,继承与创新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定势性、多样性、易变性之间的多元矛盾对立统一。作为艺术家在创作形式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学养”的丰富程度和运用“技术”的熟练程度。艺术家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并赞赏,就必须选择恰当的笔墨“语言”并遵守一定的“文脉”,巧妙地运用个人新的符号,或者能动性地改变创作上已经“约定俗成”的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具有感染力作品,这就是艺术上的创新。否则,中国山水画就只能是空白的历史堆砌----没有繁衍的历史堆砌。
蒋勇生 作品《秋风黄落雁南飞》
蒋勇生君本着对山水画的坚持、守望、研究、思考和探索,以色彩形触的华润和声,演绎出泱泱中华名山大川那种空濛性灵的旋律,使其笔下墨间的山水画面貌极具时代审美意趣。“天人合一”是其山水画悠远的意,“藏龙聚气”是其山水画浓深的情。在山水画创作中如何对“天人合一”、 “藏龙聚气”表意抒情则是“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的具体践行。
例如,《翠谷长乐山水间》这幅作品(如上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山谷可能是河流深切的V形谷,也可能是冰川蚀推的U形谷,师其形范其状;同样,自然地理环境中石、岩、土、砂,由于其矿物质及形成过程的差异,在阳光下呈现出“各有千秋色”的绚丽,或如丹霞的花岗岩,或如凝乳的汉白玉,观其彩察其色;通过作者精心构思创作概括而形成艺术化的山形峰貌的具象,并籍以图形符号、渲染铺垫的形象表达,最终架构出形状、色彩、阴影、纹理等视觉变量统一体。通过这统一体的画面,观者认知山水形态的相似、变形、大小、高低、曲直、凹凸、虚实、明暗、疏密,辨识山水形态的光影、色彩、质地、肌理,唤起曾有的山水形态的记忆、回忆,重建自身意识深处的山水形态的“心象”,进而拨动观者思绪的心弦,激发情感升华并与天性相合,使观者感受山水的气机灵动、林泉的形法情静,顿悟自然实在与人生自在的真谛,长乐于画作所载负的天奇无比的秀山丽水间,获得斗室中“寄情山水”,案牍上“托志江岳”的审美体验。这正是蒋勇生君着意要体现的“胸中有丘壑,无私天地宽”的天人合一的内涵精神。

蒋勇生 作品《忆江南- 盼春归》
作为山水画家,蒋勇生君也是一位潜心理论研究的学者。艺术家不仅对自己的创作负责,还面对着中国山水画如何担当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这一课题进行苦苦思索。没有思想的深度,文化的底蕴,画得再好,技艺再娴熟,其艺术作品的内涵迟早会苍白褪色。鉴于此,将古典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当代精神感受通过不同符号进行成功的实践,将中华地域传统特色的标志性的“风水形胜”元素融合到山水画的构图中,有破有立,自然和谐。这样的处理极其巧妙,既符合传统审美,也符合当代受众心理,很有一种“情性所至,妙不自寻”的造化与自在,俱似大道,妙契同尘。通过学习、研究历代山水画先师纳入风水文化意识方面的成果,蒋勇生君特别注重创作符合易学思想的风水山水画,从而使自己的创作思想达到新的高度,技艺也相应获得提升。

蒋勇生 作品《万壑烟云图》
以2019年末创作的《万壑烟云图》为例(如上图),“壑”者,山凸水凹处也。在中华传统文化风水理论中,形容山脉起伏、逶迤、盘旋之势谓之山龙,形容江河屈曲回环、跌宕奔腾之形谓之水龙。同时易学和风水理论认为,宇宙形成于混沌之“气”(既现代地球科学宇宙大爆炸理论所谓之物质能量“奇点”)。由气而生水---天一生水,水中渣滓积而成土,水土互相激荡,水落土出,方有凸者山岳,凹者江河。藏聚于山水之气,或为云,或为烟。作者在表达这一主题时,以典型的峦头风水山水构成画面视点中心的远深焦点---最远处隐逸于烟霭浮云间的高山,就是风水学里所说的太祖山。始出太祖山的宛然绵长的山脉、流瀑渐次前延,这就是风水学理论中的来龙(山脉为山龙,流瀑涧溪为水龙),山脉、流瀑、涧溪等构图空间元素同时将观者的视点由远深引向近前的画面中心---傍溪而建的村落,以及村落后巍峨秀丽的低山,显然这就是风水学中的少祖山。在近景的构图中,以涧溪、涧溪东侧的高冈、涧溪西侧的台地、溪东高冈下和溪西台地上的村落、溪畔闲泊的渔舟等等自然、人文地理景观要素,组织出错落有致的“山水人间两相谐”的视觉意境,点染出“山高仰观其巍峨、水远闲游其宁静、乡野隐居其淡泊”的旨趣。

蒋勇生 作品《守护家园》
蒋勇生君最近年创作的具有风水元素的山水画作品,还有《幽谷松风》、《松林晚秀》、《守护家园》、《溪山春韵》、《云泉涛韵》等等。这些作品与古为新,气韵生动,不仅格调高古、真朴率性,而且墨韵飘逸、诗风饱含。观者不仅能强烈感受到清晰的中国传统文脉典范之美,亦能强烈感受到当代笔墨及色彩馥郁色彩的生命之声。
对画家来讲,把传统的技艺和时代的元素进行结合,创作出符合时代性、群众性、审美性的作品,则需要从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时间与空间,将心中的意向情怀整合和梳理,从而达到一个平衡、和谐、有序的统一体,以经得住专业审美的考究并获得更广泛群众的喜爱,画家的修为更需要天分、智慧、学养、技术和坚持,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出发,建立起对当代艺术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