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年前,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咏菊》诗中有云:“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意思是春天百花齐放的时候,菊花却不开,等到秋天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早都调谢了。

澳门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 柯建刚
654年前,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咏菊》诗中有云:“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意思是春天百花齐放的时候,菊花却不开,等到秋天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早都调谢了。这盛放的菊花要与秋风战上一场,落在地上的花瓣像是给大地穿上了黄金甲一样。遗憾的是,那只是一个传说……
554年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644年后中国出了个习近平,实现了“毛泽东主义安天下,习近平思想强中华”,同时也实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遍身穿就黄金甲”的夙愿……
654年后的7月26日至27日,中国领袖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全党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为我们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准确认识两个大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科学预见历史发展趋势和世界格局演变走向,谋划和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我们要准确把握两个大局的规律性、互动性,增强胸怀两个大局的自觉性、主动性。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我们既要抓住和用好各种于我有利的因素,又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统筹研究部署,做到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认清规律、识变应变,既增强机遇意识,又增强忧患意识,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筹两个大局,必须辩证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从国内来看,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习近平指出,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防范系统性风险,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好发展全局。伟大的抗疫斗争证明,风雨来袭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情况下,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作用。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战略抉择。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和期盼,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立足两个大局,办好自己的事,必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世界的繁荣稳定为中国带来机遇,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梦汇聚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和平发展道路是时代前进潮流,更是各国人民共同利益所在。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顺应世界和平发展潮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原载2022年8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报》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