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组委会主办

张岱笔下的大能仁寺 | 吴越黄檗踪迹
来源:海峡都市报 | 作者:白撞雨 | 发布时间: 2025-10-24 | 22 次浏览 | 分享到:


来到绍兴,没有去东湖、大禹陵,没有去三味书屋、鲁迅故里,而是直接到达秋瑾故居和畅堂。“和畅”源自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惠风和畅”,为了纪念秋瑾,就将秋瑾故居前的这条路名,改为“和畅堂”。猛一听、乍一看,总以为这是古时候的名园、堂号,但它却是一条街道的名字。我们来和畅堂,不找故居,不看园林,而是寻找一座不复存在的古刹——大能仁寺。

张岱笔下的大能仁寺 | 吴越黄檗踪迹

和畅堂与伽蓝殿

和畅堂位于绍兴城南的塔山南侧,周围有中学、幼儿园,有中级法院、药师庵,与秋瑾故居毗邻的,还有伽蓝殿。有意思的是,此处的伽蓝殿不是佛殿,也是一条街道的名字。

为什么这条街叫伽蓝殿?会不会和我要寻找的大能仁寺有关?伽蓝殿街附近有一家纸号洪扬轩,借买纸之机,我和店主杨先生攀谈,向他求教大能仁寺遗址的具体所在。杨先生说,他家是曾祖那一辈从余姚迁来,算得上是老绍兴,而且家里老宅就在塔山北侧,和畅堂、塔山这一带是他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

张岱笔下的大能仁寺 | 吴越黄檗踪迹

杨先生说,和畅堂附近旧有河道,因为河道西端有一座大能仁寺,所以寺院附近沿河一带就被称为大能仁寺河沿。杨先生说,他上小学的时候,大能仁寺还在,占有很大一片地,周围树木很粗很高大,只是寺院的房屋损坏严重,很荒凉破烂,不久寺院就被完全拆掉了。大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能仁寺原址上,建起了绍兴茶厂。21世纪初,又拆掉了茶厂,建起了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和畅堂附近的河道也随着市政开发建设而改道,周边塔山南部这一带就被统称为和畅堂。可惜的是,曾为江南禅林名刹的大能仁寺从此消失,这条沿塔山西麓而筑起的伽蓝殿街,就得名于其路西侧的大能仁寺伽蓝殿,算是大能仁寺“最后的遗存”。

大能仁寺被卖

杨先生说,其实绍兴的禅刹中多有伽蓝殿,为什么唯独大能仁寺这座伽蓝殿最后成了路名呢?一是因为能仁寺的佛教地位,二是因为大能仁寺装载着很多人文故实。

大能仁寺建于晋代,是绍兴名刹,由许询舍宅而建。许询的父亲许旼,随晋元帝过江,任会稽内史,举家迁入会稽。许询不愿为官,过着隐居生活,经常与谢安、王羲之一起游弋山水、歌咏唱和。许询字子度,他将自家的住宅舍建为寺,初名“祇园寺”。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改名为“能仁寺”,后又名之“大能仁寺”。大能仁寺除了建有伽蓝殿和“七堂”外,还建有讲堂、经堂、禅堂、钟楼、鼓楼等。

到了明代,这座千年古刹遭遇了一场变故。这件事被明代文学家张岱写入《兴复大能仁寺因果记》一文,收录在《琅嬛文集》一书中。张岱在这篇文章写道:“晋丞相许玄度,舍住宅为大能仁寺,千二百六十四年并无变故。嘉靖丙辰,胡总制豪夺为吕相国花园,匠石数千,仓皇入寺,天宫化城,金身宝相,顷刻间尽成齑粉。住僧无漏,目击其惨,抱佛长号,忿恨自经。临死谓其徒曰:“五十年后我必复此寺!我来有奇兆,以门前古槐再生为验。”

张岱笔下的大能仁寺 | 吴越黄檗踪迹

文中说的是,明嘉靖年间,沿海一带倭寇横行,百姓惨遭祸害。绍兴地处浙东沿海,为抗击倭寇,当地军民在沿海一带建立海防。嘉靖三十五年(1556),因海防军费缺口太大,时任浙直总督的胡宗宪便加征地方赋税。绍兴地方官员商议决定,卖掉大能仁寺,换来银两以“助抗倭军兴”。就这样,大能仁寺被礼部尚书、原籍绍兴府余姚县的吕本购得。吕本购买寺院后,便命石匠来到寺院,三下五除二就把寺院的建筑拆掉了,就地营建起一幢别墅,名其为“樛木园”。当时的住持无漏禅师眼睁睁看着寺院被毁,一气之下,含恨自尽。无漏禅师临死前对弟子说:“五十年后,我一定还会回到大能仁寺。你们一定注意,我来的时候,会有奇兆示现,以门前那棵古槐重生为徵验。”当时,“邻居少年共闻其语”,大能仁寺的僧众和周围的人,都听到了无漏禅师的遗言。

张岱笔下的大能仁寺 | 吴越黄檗踪迹

伽蓝变成了私园

老尚书吕本建造的这座樛木园,占地宏敞。园内花木扶疏,环境十分幽雅。建园不久,便经常有一条大蟒在园中出没。人们都说,这是守护寺院的伽蓝菩萨显圣。吕本一听,感到十分恐慌,便在绍兴城西城墙下建造了一座无量庵,为原大能仁寺延续香火。

转眼间,能仁毁寺建园已近五十年。到了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樛木园大门前一棵大槐树,枯死的半株突然复活。张岱用平淡的笔触,记下了这件不平常的“异事”:“造园之后,伽蓝显圣,常变为大蟒出现。主人震恐,乃造无量庵于城西墙下,以为本寺伽蓝香火。万历甲辰,刚五十年矣,门前大槐半株枯死者果然复活。”

就在这一年,张岱的祖父张汝霖,号雨若公,买下了吕本的樛木园。张汝霖搬入园中后,原来住在大能仁寺四周的邻居,见到他都十分诧异。大家都说张汝霖,“庞眉赭鼻,与无漏和尚何其相似也?”

没过几天,张汝霖在他的卧房发现,有雌雄文雉携带着五个雏鸟从床上飞出。大家知道后,更是纷纷议论:“无漏和尚曾说有奇兆,难道指的就是这个吗?”于是就传出了张汝霖就是无漏和尚转世之说。张汝霖听到这个传言,很生气地骂道:“此处深得我心。何物老秃,恋恋此刹,竟以身殉。我恨不得一棒打杀此秃,料与狗吃,乃谓我是其后身耶!”


张岱祖父后悔买园

其实,骂虽骂,张汝霖还是后悔买下了这个园子,遂萌生搬离之心。张岱在文中记述:“大父既生退悔,而吕氏闻老僧言,深恶之,遂归大父直,乃塑吕文安、葵阳、姜山三先生像,誓以永守。”可见,吕本的后人听说曾有老僧在寺中自尽,并留有遗言后,也感到很厌恶,便归还了张作霖购买樛木园的本金。

按照张岱的记载,又过去三十六年,到了明崇祯五年(1632),著名藏书家祁尔光的次子祁凤佳找到吕本的后人,提出要“以三千金”买园“复此寺”。 吕本的后裔子孙一听,感觉这是圆满之策,便一同出资,合力谋成了此事。操持“复寺”之事的,是无量大巧禅师。禅师的名字与吕家修建的无量庵同名。张岱也感叹缘分不可思议:“适相符合,应是伽蓝化身,以了此一段因果。”

张岱说,这件事来来往往,他的祖父作为当事之人,感觉很后悔,“晚年造无漏庵于硚园,请湛老和尚摩顶受记,而仍其号曰无漏居士。”

到了康熙四十五年(1706),大能仁寺因为年久失修,以致破损颓败。僧人庆庵立誓要重新复兴大能仁寺,于是持钵化缘募资,对寺内建筑次第修葺,使寺宇重现昔日之貌。寺宇重修后,更显恢宏,大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堂、方丈室以及僧房等建筑有序展开,佛像庄严,金身辉煌。久之,大能仁寺规模渐小,到民国时期伽蓝殿便已废圮,难得的是,伽蓝殿作为大能仁寺原址的一条街名,一直流传至今。

张岱笔下的大能仁寺 | 吴越黄檗踪迹

黄檗祖师住持大能仁寺

崇祯二年(1629)八月,密云圆悟禅师接受黄檗山万福禅寺耆旧之请,答应来福建主理黄檗法席。第二年三月,六十五岁的密云圆悟禅师来到福建黄檗山万福禅寺,升座位住持。

密云圆悟禅师是怎样来到福清黄檗寺的呢?这还要从叶向高说起。万历四十二年,经叶向高斡旋,神宗皇帝御赐的永乐北藏在黄檗寺藏经阁进行安置,在叶向高和当地士绅檀越援助下,黄檗寺得以重建。毫无疑问,万历一朝的中后期,由于皇家以及当地士绅的强有力支持,可以说,当时的黄檗寺已经拥有一座寺院所能享有的全部盛名和经济来源。然而,在当时,黄檗寺的住持隆宓和隆瑞,以及士绅、檀越做出了一项大胆而又重要的决定:他们要邀请一位“真正的”禅师来重塑“古风”,并将黄檗山永久地转变为“十方丛林”。

张岱笔下的大能仁寺 | 吴越黄檗踪迹

在这个大战略构想之下,他们选择了密云圆悟禅师,当时密云圆悟禅师广为人知,他得到了临济法脉的嗣法传承,已成为临济法脉第13代传人,并已接受正宗传法。在叶向高之孙叶益蕃带领下,当地士绅和檀越给密云圆悟禅师去了好多封信,邀请密云圆悟禅师来做住持。而这时候,密云圆悟禅师已经入主嘉兴海盐金粟寺五年多。崇祯三年(1630)三月,密云圆悟禅师抵达黄檗,正式担任住持。

密云禅师被尊为“临济宗中兴之祖”,他以棒打启悟,针锋相对,独树一帜,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明清之交的禅宗各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密云禅师示寂六十三年后,康熙皇帝赐谥密云圆悟为慧定禅师。

密云禅师前后剃度弟子三百余人,嗣法者十二人。比如沩山五峰如学、汉月法藏、双桂破山海明、径山费隐通容、金粟石车通乘、宝华朝宗通忍、龙池万如通微、天童山翁道忞、雪窦山石奇通云、古南牧云通门、报恩浮石通贤、通玄林野通奇等十二位。这十二个人的大名单里,五峰如学、汉月法藏、破山海明、费隐通容、木陈道忞都是禅门龙象,各化一方。

张岱笔下的大能仁寺 | 吴越黄檗踪迹

跟随密云禅师来黄檗山的,有弟子费隐通容禅师、木陈道忞禅师和法孙隐元禅师等龙象。木陈道忞在黄檗山司书记之役,后成为绍兴大能仁寺住持。

木陈道忞,广东梅州大埔茶阳人。据《宗统编年》《新续高僧传》《天童寺志》等记载,俗姓林,字木陈,号山翁,又号梦隐,世称“木陈道忞”。少习儒业,因读《金刚经》《法华经》《大慧语录》等心向佛道,遂投庐山开先寺智明禅师出家。后因父母严命,一度还俗,娶妻生子。27岁时再度出家,从憨山德清受具足戒。此后历游四方丛林,于天童寺悟法,并继天童之席。清顺治十六年(1659),奉诏入京,为清世祖说法,颇受赏识,赐号“弘觉禅师”。著作有《弘觉忞禅师语录》《北游集》《奏对机缘》等。(白撞雨)

附录:

张岱《兴复大能仁寺因果记》

晋丞相许玄度,舍住宅为大能仁寺,千二百六十四年并无变故。嘉靖丙辰,胡总制豪夺为吕相国花园,匠石数千,仓皇入寺,天宫化城,金身宝相,顷刻间尽成齑粉。住僧无漏,目击其惨,抱佛长号,忿恨自经。临死谓其徒曰:“五十年后我必复此寺!我来有奇兆,以门前古槐再生为验。”邻居少年共闻其语。造园之后,伽蓝显圣,常变为大蟒出现。主人震恐,乃造无量庵于城西墙下,以为本寺伽蓝香火。

万历甲辰,刚五十年矣,门前大槐半株枯死者果然复活。是年我大父雨若公典吕氏园住,邻少年有存者皆七十余矣,见大父,诧异曰:“庞眉赭鼻,何其似无漏和尚也。”大父进卧房,有雌雄文雉携五雏从床上飞出;携两鹿往,开樊有三鹿。邻老复诧异,言无漏和尚言有奇兆,其在此乎?于是相传大父为无漏后身,大父闻之骂日:“许玄度舍为寺,方得我心,何物老秃,恋恋此刹,竟以身殉,我恨不得一棒打杀此秃,料与狗吃,乃谓我是其后身耶?”大父既生退悔,而吕氏闻老僧言,深恶之,遂归大父直,乃塑吕文安、葵阳、姜山三先生像,誓以永守。

又迟三十六年,祁德公以三千金复此寺,吕氏子孙实共成之。而主其事者,又为无量大巧师。名与庵名,适相符合,应是伽蓝化身,以了此一段因果。而吾大父后乃大悔,晚年造无漏庵于硚园,请湛老和尚摩顶受记,而仍其号曰无漏居士。(据(明)张岱《琅嬛文集》,岳麓书社1985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内容来源:2025年10月9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



热门文章
为您推荐
更多

友​情链接 

Link exchange

强国之路活动组委会主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2027 强国之路.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808号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证17026260-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0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