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组委会主办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如今人人都会背
来源:强国之路网.阅读频道 | 作者:历史博览 | 发布时间: 2024-03-20 | 96 次浏览 | 分享到:


要说到英年早逝的中国现代派诗人,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顾城。但其实,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和顾城一样死于自杀,同样是英年早逝。


他生前也留下过非常脍炙人口的作品,要说到才华和名气绝对不逊于顾城。他就是出生于1964年的查海生,说到这个名字,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说到他的另一个名字,海子,相信多数人都有些印象。



他生前写过很多优秀作品,有些甚至到了现在,依然非常热门,其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经常出现在一些文艺类视频博主的视频文案中,基本人人都会背。


还要提及到海子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他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又为什么会走到自杀的地步呢?

寒门学子的悲伤人生


海子196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高河镇,家里的条件其实并不算突出,他是非常典型的农村里长大的孩子。



也许是因为见惯了苦难,在贫困里长大的海子,往往对知识会有更多的渴求。他深切的知道,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必须要更加努力的读书。


也是在这样的信念的支持之下,在15岁那年,他就凭借着非常优异的成绩成功被北京大学录取,之后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的,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工作。


在读书期间他就非常热爱文学,他喜爱读书,也热爱创造,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会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还有所闻所想创造一些诗歌。



海子入读北京大学的时候进入的是法律系,作为一个文科生,他在文学领域确实有超乎常人的才华。


在学校读书期间就经常自己创作一些诗歌内容,当时也凭借着他的作品,在校内校外都小有名气,他的很多作品还登报吸引了不少的读者粉丝。


1983年的时候,他从北京大学顺利毕业,之后按照分配进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当时他主要做的就是在校刊内部进行编辑工作。



那段时间,对于海子来说,也许是他为数不多的幸福的时间。在中国政法大学内部,他认识了自己的初恋女友。


海子因为是从农村出来的,家里条件也不突出,和当时学校很多其他的同学相比,海子接触诗歌文学的时间其实是很晚的。


当时社会上面很多年轻人特别喜爱像顾城、北岛这些人的诗歌作品,但是海子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真正开始接触这些优秀的作家的作品。



也许是出生环境问题,也许是他自己个人的成长经历问题,海子其实是很自卑敏感的。在上大学的时候,他认识了骆一禾,两个人志趣相投,经常讨论诗歌。


也是在他的启发之下,海子才开始创作起的文学诗歌。那个时候的海子,对自己或许是没有太大信心的,而他的初恋女友,在与海子初次相遇的时候,就曾经表示过他非常喜欢海子的诗歌。


不仅如此,更是多次在一些公开的场合表示,非常欣赏海子。当时两人同在中国政法大学,难免会有一些接触,一来二去,便陷入了爱河。



和很多败给现实的爱情一样,海子的这一段初恋对于他而言其实是带来了很大的打击的。他的初恋女友非常的出色,名校毕业,家境优越。


和出身普通农村的海子不一样,尽管海子在诗歌表现方面确实很有才华,但是女友的父母却认为,门当户对是非常重要的,空有才华无法当饭吃。


因此两个人的这一段恋爱,就在女友父母的反对之下,匆匆忙忙的收了尾。



这段感情对海子有没有造成伤害,无从得知,但是这段感情之后,海子陆陆续续虽然也谈了几个恋爱,却都非常的短暂,也始终没有走到开花结果。


几年后,海子对爱情似乎已经失去了信心,这个浪漫主义派的诗人开始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放到观察世界,游历人生当中。


1986年到1988年期间,海子从西藏到青海,再到内蒙古各个地区去游历远行,对他来说,这几年的游历时光,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喘气的机会。



他不用再去想工作当中的那些烦躁的事情,每日醉心于山川、大海的观察与记录,体会一呼一吸之间的自由。


几年的自由时光,对于海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就像他的爱情一样,能够给他带来幸福,却又总是,如烟花一般短暂。


农村家庭能够有一个大学生是非常难得的,也正因如此,父母对他寄予了非常多的希望。他不能真的任性的选择流浪的生活,浪漫的自由就像是一场短暂的美梦,是梦总有醒的时候。



但人生最残酷的不是从未拥有,而是拥有了之后又失去。对于海子来说,不管是爱情还是自由,都是转瞬即逝。


他告诉父母自己想要辞职去远行生活,毫无意外的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在父母的坚持之下,他又重新回去上班,在现实里蹉跎。


这之后,他的诗歌创作上的风格越来越明显,一边屈从于现实的打磨,一边又在浪漫中寻求遥不可及的自由。


1989年的时候,他创作出那首脍炙人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首作品里,他对现实的无奈,对自由的向往,开始越发明显。



开篇第1句,就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在诗句里,他祝福陌生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每一个人能在尘世里获得幸福。


然而他还没能等来属于他的幸福的明天,就匆匆的在25岁这一年,在这首诗歌面世后没过多久,在这一年的3月,走上了极端的道路,选择了卧轨自杀,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尽管他在离开之前留下了遗书,写明他的死和任何人无关,但是他的好友西川却认为,海子的人生是偏执又敏感的,而他情绪的崩溃,和他的初恋女友是有很大关系的。



那段失败的感情之后,海子就经常会深陷痛苦中,无法自拔,他在离开之前还曾经见了初恋女友一面,但再次见面时,早已物是人非,对方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结婚生子了。

创作风格


其实无论海子究竟是因为什么,而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实无法改变。但后世对于他的研究,却可以给很多年轻人带来更多的指引。


海子的作品其实是非常有个人风格的,带着浪漫与理想走进诗歌的。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当中,浪漫主义派的象征才会格外明显。


海子的诗歌精神本质就是浪漫精神,他热衷于探求生命的本质,也从不吝啬于对他人的温暖与治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却走失在理想与现实的迷雾中。


用海子自己的话来说,他的作品都是呈现红色的,是用血浸泡过的。或许是因为他人生的经历,出生于穷苦又见证过现实,向往自由却不得不困于牢笼,所以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温暖的外壳之下,暗藏冰冷的底调。



在海子留下的笔记当中,他强调诗是需要面对实体的,而这个实体,很多人认为应该是现实。海子说诗人的任务是用敏感的生命力和生命之光,把黑乎乎的实体照亮。


这句话在海子离开以后,非常巧妙地对应了现实。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他留下的那句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而自己却选择卧轨自杀。



他的生命是有光彩的,他生命的光彩照亮了黑暗的现实。可是火焰燃烧带来的温暖,却消耗了他的生命,在他人生永远留在了黑暗的世界。


文学流派当中认为海子的浪漫主义不是属于主观的抒情主义,而是更多的倾向于自我陶醉。他的文学表达甚至不是在表达他的心情,而是在表达当下的状态,当时的精神。



通过他的诗句,能够看见生命的本质,能够看见自然的宏伟,但这些过于理想化的诗句,与现实碰撞过后,就带了一层灰色的底调。


其实,不光是海子,在过去那个年代,很多浪漫的诗人,往往都是备受精神折磨的。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与现实的折磨之间,存在着无数被折断了翅膀的自由。

结语


海子毫无疑问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他的人生如烟花一般,绚烂而短暂,等他在离开之前,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精神遗产。



中国诗坛评价海子是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他留下的诗歌作品,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带去指引,如果他还活着,看到有那么多人认可他,喜爱他的作品,会不会也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



热门文章
为您推荐
更多

友​情链接 

Link exchange

强国之路活动组委会主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2022 强国之路.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808号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证17026260-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0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