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组委会主办
生活在城市,遇上中暑并非奇事。对于那些利用假期出游在外,动辄远足、爬山,却又不注意防暑散热的游客来说,中暑还是经常发生的。在人生地不熟的游区,了解中暑后的急救措施,可以做到第一时间施救,而不必手忙脚乱措手不及。那么野外中暑到底应该如何急救呢? 人 们平时在办公室中享受空调,假期户外旅游,完全暴露在高温环境、烈日暴晒和强阳光辐射之下,中暑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再加上长时间运动、登山等体力消耗导致 的过度疲劳,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在通风不良、空气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中暑。通常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越容易发生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旅行,可以 通过佩戴帽子、经常补充体液、保持环境通风来避免中暑。 当游客在高温和烈日下感到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全身疲 乏或体温升高的时候,需要小心对待,因为这很可能是中暑的前驱症状。一般来说,此时及时处理,患者一般恢复较快。尽管这些症状并不严重,一些游客为了不让 大家扫兴,还是坚持随行,这是不可取的。一旦转化为重症中暑,后果不堪设想。 在出现前驱症状时,现场处理较为简单。离开高温环 境,到阴凉地方休息,但不可把患者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同时可以用4℃的冷水或者酒精擦浴,利用蒸发带走热量,帮助降温,也可在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 用冰袋降温。对于太阳直射导致的日射病,宜进行头部降温,可用冰袋冷敷。 补充体液是中暑急救的另一项内容。最好补充淡盐水或者含盐的清凉饮料,注意不能光喝白开水或者蒸馏水,那样可能会引起体内离子紊乱。 令很多人措手不及的是中暑者昏倒的情况。昏倒并不等同于重症中暑,不必惊慌。在昏倒者在呼吸心跳存在的情况下,可以指压人中、合谷(虎口位置)等穴位,一般短时即可苏醒。
生活在城市,遇上中暑并非奇事。对于那些利用假期出游在外,动辄远足、爬山,却又不注意防暑散热的游客来说,中暑还是经常发生的。在人生地不熟的游区,了解中暑后的急救措施,可以做到第一时间施救,而不必手忙脚乱措手不及。那么野外中暑到底应该如何急救呢? 人 们平时在办公室中享受空调,假期户外旅游,完全暴露在高温环境、烈日暴晒和强阳光辐射之下,中暑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再加上长时间运动、登山等体力消耗导致 的过度疲劳,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在通风不良、空气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中暑。通常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越容易发生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旅行,可以 通过佩戴帽子、经常补充体液、保持环境通风来避免中暑。 当游客在高温和烈日下感到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全身疲 乏或体温升高的时候,需要小心对待,因为这很可能是中暑的前驱症状。一般来说,此时及时处理,患者一般恢复较快。尽管这些症状并不严重,一些游客为了不让 大家扫兴,还是坚持随行,这是不可取的。一旦转化为重症中暑,后果不堪设想。 在出现前驱症状时,现场处理较为简单。离开高温环 境,到阴凉地方休息,但不可把患者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同时可以用4℃的冷水或者酒精擦浴,利用蒸发带走热量,帮助降温,也可在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 用冰袋降温。对于太阳直射导致的日射病,宜进行头部降温,可用冰袋冷敷。 补充体液是中暑急救的另一项内容。最好补充淡盐水或者含盐的清凉饮料,注意不能光喝白开水或者蒸馏水,那样可能会引起体内离子紊乱。
令很多人措手不及的是中暑者昏倒的情况。昏倒并不等同于重症中暑,不必惊慌。在昏倒者在呼吸心跳存在的情况下,可以指压人中、合谷(虎口位置)等穴位,一般短时即可苏醒。
八月十五日,永远值得铭记——抗战老兵讲述夺取伟大胜利的故
《第三届“新时代好少年”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征稿截稿
中国法官梅汝璈东京审判日记手稿首度公开 5万余字直击历史
成都世运会开幕 点燃火炬方式创世运历史
今夜,成都惊艳世界——直击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现场
香港对16名潜逃者出手,更多细节披露
美教授:美国无法强迫中国,还送了份“大而美”的礼物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
西安碑林博物馆门票从10元涨到85元,游客:很难让人心安
河南:旅行社组织1000人次境外游客在豫住宿2夜以上,可
北京公布5起旅游市场违法典型案例
习近平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首届旅游业妇女发展大会聚焦“她力量”
文旅部推出12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国家体育场“五一”全面开放 推出“双奥”主题旅游体验线路
紧邻长沙,拥有200多个中国第一,多个世界第一,却一直被
藏在胡同里的京城古刹广化寺:一生必访的108旅行目的地
国庆假期全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超3890亿元
友情链接
Link exchange
强国之路活动组委会主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2022 强国之路.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808号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7026260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0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