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总裁、执行总编辑、著名词作家冰洁要我再谈格局,盛情难却,再作冯妇:一个人的格局越大,越具有高度、长度和厚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遇到问题从不慌乱,而有的人却阵脚大乱;有的人总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而有的人总是浮于表面。

澳门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 柯建刚
执行总裁、执行总编辑、著名词作家冰洁要我再谈格局,盛情难却,再作冯妇:一个人的格局越大,越具有高度、长度和厚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遇到问题从不慌乱,而有的人却阵脚大乱;有的人总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而有的人总是浮于表面。格局,往往决定一个人的结局。如果格局决定命运,那么什么决定格局?如何提高一个人的格局呢?一个人的格局是经历“喂”出来的,没有阅历的格局往往是一纸空谈。哪怕遭遇挫折,也是一笔财富,而且往往越是低谷,越是格局的塑造期。人生中的每一笔经历都是财富,都是为我们的格局增砖添瓦;一个人的格局是以思想的厚度为后盾的,没有思想为基础的格局只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读书就是思想的摇篮。书读多了,视野自然就宽了。所以,须多读书、读好书。一个人的智慧、力量、视野毕竟是有限的,站在巨人的肩上,方能看得更远,站在众人的肩上,方能成长得更快。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不同的视角,会带给人不同的思路,这就是交流的力量。所以,多与别人交流,多跟优秀的人学习,我们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灵光、新思路。人活一生,区别就在于格局。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着一生。当人生路上那些不期而遇的“石头”落下,你若是一个小水坑,便会水花四溅、污泥乱飞;你若是一片大海,便平静无波,淡泊宁然……
战国时代传奇人物鬼谷子云:“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康熙年间,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蒲松龄四次应试举人,四次落第,但他并未消沉,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在压纸的铜尺上,篆刻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先生就是这样自警自勉,终于写出《聊斋志异》这部文学巨著。命运给每个人都设了九九八十一难,有的人视为洪水猛兽,一遇到就惶然溃败。有的人却百折不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是踩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宫廷画师冷枚凭借高超画技,赢得皇帝的青睐。他参与创作的《康熙南巡图》,展示了康熙南巡的恢宏盛景。他曾带领14个知名宫廷画师,创作《万寿图》给60岁的康熙祝寿。连大手笔作品《避暑山庄图》,都是康熙钦点冷枚作的画。然而到了雍正年间,冷枚却被莫名地逐出宫廷画院,内廷的记载里,再也找不到他的任何创作记录。从康熙时的风光无限,到雍正时被“打入冷宫”,这待遇可谓天差地别。但冷枚没有灰心,在民间默默作画13载。也正因为他的潜心等待,让他在50多岁时,再次得到乾隆的欣赏,被邀入宫,与我的先祖柯瑾同僚。不经历苦熬,不足以谈生活。当拥有厚积薄发的态度、物来顺应的智慧,我们自会迎来时来运转的那一刻……
明朝重要思想家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有云:“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人生磨难重重,如果你次次都想躲掉,就难有出头之日。选择迎难而上的人,才有机会实现逆风翻盘。美国作家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达摩克利斯”,头上悬着一把剑,剑随时会掉下来,面对这样的风险,他们只会提心吊胆,却无能为力;第二类人是“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长出两个头,比原来更加强大。遭遇生活打击时的反应,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正的强者遇难必战,逢苦必守,再痛不言……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商业上的失败、不断被书商坑骗,导致他负债累累。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自嘲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可如此困苦的境遇下,他仍守着“文坛国王”的理想。他说:“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他的居所简陋寒酸,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即使这样,他没日没夜地伏案写作,常常连续工作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共创作了91部小说,最终声名鹊起。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得惶惶不可终日。这一辈子,没有谁比谁更容易,只有谁比谁更能熬……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意思是: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比喻来势虽猛,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这句话出自《老子》,原文是: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这个道理提醒我们:处世应当依循自然,顺从民意;不可妄作非为,妄作非为不可长久;要和风细雨,因为细水才能长流。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当你不惧生活的狂风骤雨,死磕所遇到的困难,命运的天空终将也会为你放晴……
(原载2022年7月24日《澳门晚报·周末版》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