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5日,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可以”与“应该”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可以与应该》新书发布暨著作研讨会,在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职工驿站演播大厅举行。
此次座谈会由人民出版社、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原中央政法委法学所所长、中央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黄太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思想解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胡线勤,《中国企业报》集团社长、总裁吴昀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胡敏,胜利油田工会主席周洪成,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创业指导培训专家、山东省政协委员惠增玉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在《可以与应该》媒体见面会上,新华网、中工网,《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教育报》《团结报》《中国改革报》等多家媒体记者与作者郭孝实展开对话,就作者为何对“可以与应该”产生思考,“法律中的可以与应该”等书中观点进行现场解答。
《可以与应该》共计20余万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社长郭孝实28年来观察社会,用哲学思考人生的智慧结晶。全书选题独特、笔触生动、语言畅达,紧贴时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实际,对“可以”与“应该”两大习以为常的社会道德及伦理规范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辩证分析和哲学探讨,对惯用概念进行清晰剖解与阐释,用实证和案例围绕核心议题生发广泛系统的讨论,深刻解读了“可以不等于应该”“习惯不等于应该”“可以不等于愿意”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战略新思维和哲学新探索。
《可以与应该》内容丰富、博古通今、启发智慧,从人文、自然、思辨多视角思考人性、工作、生活面临的现实问题。全书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概述》《“可以”的解读》《“应该”的解读》《“可以”与“应该”的关系》《“可以”与“应该”的哲思》,阐释了“面对可以与应该,只有认知匹配才能相向而行”“知道什么是可以,什么是应该,是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成就自己和他人的最好路径”等核心观点,揭示了“可以”与“应该”的辩证统一关系。书中隐含振聋发聩的哲学智慧,阅读时常有醍醐灌顶之感,使阅读成为一次启发智慧、满载收获和愉悦的旅程。
确定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中的困惑、焦虑、纠结甚至痛苦。《可以与应该》一书的作者从矛盾与冲突的根源入手。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由于利害关系的存在,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小到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大到国家之间的毁灭性战争,都给人的内心带来诸多困扰。《可以与应该》一书指出矛盾与冲突的发生一方面源于人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另一方面源于欲望的无止境和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导致对于“可以”和“应该”的认知不一致,或常见而不自知,甚至是忽视。矛盾冲突的消弭归结于人的能力、观念的提高。教育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其最高追求是让被教育者知道什么是可以,什么是应该,还能让被教育者懂得为什么可以和应该,直至培养打破可以与应该的创新精神。作者郭孝实从教育本职出发,持续深入人类个体的日常选择命题,教导人们“可以”的事情努力去争取,“应该”的事情不用犹豫、纠结,竭力去完成,剖析解答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提供了能够得到更多“可以”和“应该”的路径。这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贯穿亲情、爱情、友情,不仅有利于破解工作冲突,调和朋友之间、家庭之内的矛盾,更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有助于加强家风建设,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书沉淀了教育工作者对终身教育的深度思考,对社会教育的持续关注,是对新时代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和伦理规范建设、科学构建人文生态发展新环境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其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对当下处于焦虑迷茫的人群是恰到好处的温馨提示,为不同向度的人生打开新的窗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致辞。
座谈会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在致辞中介绍道,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治校水平持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校高度重视学术研究,在各个领域出版了一批有分量、有见地的研究成果,郭孝实主任的《可以与应该》就是其中一部杰出的教育专著。该书既是对教育实践的总结,又是对教育工作的思考,将激励学校广大学人尤其是青年学者和莘莘学子潜心治学,激励更多的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讲哲学,提升领导和管理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为中国工运事业、高教事业继续努力。

程天权、黄太云、刘向兵等领导、专家,与作者郭孝实一起在台上点亮新书发布按钮,《可以与应该》成功与读者见面。

作者郭孝实为冬奥会大学生志愿者赠送图书。
启动现场举行了《可以与应该》赠书仪式。作者郭孝实为冬奥会大学生志愿者赠送图书,祝愿大家对“应该”的事情用心负责,对“可以”的事情尽最大努力争取。获赠图书的志愿者学生代表表示,为冬奥会服务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件“应该”的事情。志愿服务不能仅做到“可以”,更要做到“应该”,志愿者们将通过冬奥会志愿服务向国际展现北京形象、展现中国形象。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
在专家研讨环节,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原中央政法委法学所所长、中央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黄太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思想解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郭孝实新书《可以与应该》进行了主题发言和深入探讨。

导师代表惠增玉在会上发言。
本次新书研讨会的最后,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主任郭孝实为全国职工培训专家颁发了聘书。王杰、胡敏、吴昀国、朱康有、常远、周洪成、赵章栓、于泳、午元心、詹慧龙、周慧11位专家被聘为全国职工文化培训专家,惠增玉、时春被聘为全国职工创业指导培训专家,惠增玉作为导师代表在会上发言,专家们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职工教育事业发挥聪明才智,共同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未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新书《可以与应该》图书封面。

【作者简介】
郭孝实,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社长。作为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他曾发表过《司法预救济与再救济》《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国企用人机制》《依法行政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等系列专业论文和著作。他饱含文学情怀,先后发表《握住你的手》《红柳红》《你是谁》《梦中的雪莲》等大量的文艺作品。2018年6月,郭孝实创作的散文《父亲的哲学》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郭孝实勤于社会观察,于公务之暇潜心著述,历时数年,易稿数十,将人生、社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以逻辑思辨的角度探求“可以”与“应该”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