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施日报《恩施市沙地乡神堂村——日出奇峰别样美》视频截图
今天看到《恩施日报》记者拍摄的恩施市沙地乡神堂村《日出奇峰别样美》的视频,那些美丽的风光勾起我很多回忆,也忆起几个关于大寨湾的神奇传说。
大寨湾是我的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风景秀美,山石奇绝,不仅有猿猴难攀的悬空峭壁,斧削刀切般的万丈明岩,还有令人惊叹的奇石险景“穿洞子岩”,和景致非凡的三个神奇山尖。山尖常年雾气弥漫,轻薄如岚的白雾有时聚在山顶,如同戴着一顶白帽子;有时散在山腰,好像给山上系了一条白腰带;有时又覆盖全山,恰似身着白袄的美人,款款而立。山险景奇,自然生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留下许多匪夷所思的传说。

恩施日报《恩施市沙地乡神堂村——日出奇峰别样美》视频截图
吃麦苗的石狮子
大寨湾前面的岩根脚下,有一湾肥沃土地,地边有一头活灵活现的石狮子,这里就叫狮子湾。
湾里住着很多人家。他们勤劳善良,与世无争,善于耕种,年年丰收,日子过得十分和美惬意。有一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大家惊奇地发现湾里靠山根脚的一大片刚长出不到一尺高的麦苗全被啃掉了,田里糟塌得不成样,一看就是贪吃的大牲口造的孽。可这大牲口从哪儿来的?家家的猪牛羊都关得紧紧的,哪会跑出来啃麦苗?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仔细查看麦田里凌乱的痕迹,发现有碗大的脚印,呈梅花状,像狗脚印,却大了许多倍。大家吓住了,难道这大寨湾来了大老虎?可是老虎不吃麦子,它要吃肉啊,圈里鸡呀羊啊都好好的,要是老虎还不早抓了鸡啊羊去吃了?那这个偷吃麦苗的家伙到底是什么呢?
湾里有个有心人建议说,这一看就是晚上来吃的,今天晚上大伙儿就不睡觉了,来田边偷偷守着,看看到底是什么大牲口。天一黑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拿了刀枪棍棒就在田边守着,一个平常打猎的农户还带上了火枪。一直守到半夜,忽然间田里多了一头巨大的牲口,正在大口大口地啃麦苗。大伙儿赶紧拿了棍棒刀枪叫喊着围过去。那牲口受惊急急向山边逃跑,眼看就要进山了,猎户端着火枪对着牲口就是一枪,那牲口中了枪,摇摇晃晃走了几步就不见了。
大家也不敢去追,等到天亮了,循着麦田里的血迹找过去,赫然发现居然是这头天天蹲在地边的石狮子。原来这石狮子白天是石头,晚上居然就变成活狮了。只是这石狮的腿上被枪打中,还留有一个枪眼,枪眼里还在流血。有一个好心的老人见狮子流血不止,就上山采来草药敷在狮子的伤口上,说来也怪,草药敷上狮子的血止住了,伤口长好了。但这狮子从此就一直是一尊石像,再也没有变成过活的。
不过,因为狮子的血浸到了麦田中,这里的人就有了狮子的血性,民风也由淳厚变得彪悍起来。据传说当年“施南教案”中的民族英雄向燮堂即是这湾里那位好心老人的后代,不过没有详细考证过,不知是否为真。

恩施日报《恩施市沙地乡神堂村——日出奇峰别样美》视频截图
会生米的石碓窝
大寨湾山腰上有个石碓窝。这石碓窝生得巧气,碓窝上下俱是悬崖绝壁,极难攀越,碓窝处正好是两截悬崖连接处,下面的悬崖直耸而上,至此而平,上面的悬崖倒挂在上,碓窝恰在悬崖根底下,正好可以避开雨雪侵扰,常年保持干燥。地方虽险要陡峭,人迹罕至,碓窝却精美异常,不输巧匠之作,大小和寻常人家里的碓窝一样,不知是天工生成,还是仙人之作。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砍柴的在这碓窝边看见过一个乞丐从碓窝中舀米做饭,非常惊讶,就问乞丐这碓窝里的米是哪里来的?乞丐说“天生的”。这碓窝里的米并不多,只一碗,刚好够一个人吃一顿。砍柴的问乞丐这米舀完了你下顿吃什么?乞丐淡淡地说“还吃米”。砍柴的就在一旁偷偷地看着,只见日头西下后,乞丐又从碓窝里掏出了一碗米,把砍柴的看呆了,原来这碓窝是可以生米的神器啊!
后来大寨湾里来了南兵(也就是土匪),听说了石碓窝的传说,就爬上悬崖,占了这处绝壁,还在旁边开出一个山洞住下。据说当时石碓窝里照样有米,可仅仅一碗,哪够这伙土匪吃的?土匪头子就下令把碓窝凿大一些,让碓窝生的米再多一些。谁知道凿了之后,碓窝中便再也没有米了。土匪们也只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以上都是祖先留下的传说。
现在石狮子还在老地方蹲着,石碓窝也还在原来的山腰上,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到我的老家大寨湾实地参观、探奇。

▲作者 陈睦翠作者简介:
陈睦翠,女,1944年生,湖北省恩施市崔坝镇人。
恩施市财经学校毕业,当过老师,做过生意。退休后仍坚持读书写作,己发表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