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组委会主办
方兴冬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教授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数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推动中美“科技脱钩”已成为美国政府和政策精英的共识,在战略方面完成了基本框架塑造及人员机构的排兵布阵,在法律和政策方面陆续进入落地阶段。无论形势如何,美国对中美“科技脱钩”的冲动已经不可回避。我们必须丢掉幻想、直面现实,冷静迎接这场深刻的调整和变局。
首先,短暂冲击不可避免。我们长期以来与美国形成的科技相互依存关系,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遭遇美国各种政治力量驱动的冲击波,由此对我们产业链供应链产生的潜在影响,必须形成相关预案。同时,要做好回不到过去的心理准备。过去30年,大多数科技企业根植于美国核心技术和产业生态之上,实现了成长和发展。但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依赖基于美国技术创新的产业基础和生态是不可能的。
其次,短期损失不可避免。美国政府的“规锁”“小院高墙”等战略能否真正奏效,当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但短期内我们必须承受降低对美国科技基础依赖程度的影响。美国有着自下而上、层层递进的完整创新生态,“脱钩”对其科技产业的影响相对有限,因此当前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化解“脱钩”阵痛没有灵丹妙药,关键是,今天付出的学费,能否真正警醒我们:大国的科技发展必须根植于自身核心技术、创新基础与产业生态。中国科技企业必须改变过去低成本研发的发展模式,将高比例研发投入作为企业基本配置,将核心技术的持续攻关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并且对未来科技实施长远布局。没有全球一流的高等教育,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就无法形成一个大国可持续的创新基础和产业生态。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将危机转化为机遇。今天我们缩回拳头,是为了不远的将来更有力地打出去。
再次,开放必须长期坚持。美国的“脱钩”战略,核心是逼迫我们与全球化“脱钩”。如果我们将自主创新理解为封闭、隔绝、排他,那无疑正中美国下怀。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网民加在一起,只占全球网民数量的1/5。除了继续深入欧美市场,全球化还有着更广阔的空间等待开拓,有更多增长点和创新动能等待发掘。在创新方面,我们需要寻求比美国更开放的模式,只有坚定开放道路,更大力度地拥抱全球化,才能挫败一切封锁企图。
未来只有在这几种情况下,美国可能真正停止“科技脱钩”:一是我们具备了主导创新的基础,掌握了核心技术;二是我们的企业具备真正的科技竞争力,可以在全球市场战胜美国企业;三是成功打掉美国通过科技战谋求更大利益的“增强回路”,使“脱钩”措施让美国蒙受比中国还要大的损失。
可以预计,直到中美科技力量形成新的均势以前,美国不会轻易结束其“脱钩”战略。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将强化而非削弱美国深入推进这一战略的决心。面对这种局势,我们不能回避,也无须消极。与美国的科技博弈,我们需要一批世界一流智库,展开持续、深入的跟踪研究,长期支撑政府科技决策和战略制定。需要有新的科技政策顶层设计,真正站在事关国家利益的全局高度,整体谋篇布局。要将与科技相关,以往条块分割、内外分离的政府部门有效地统筹起来。国家科研经费和资源配置,应该重点流向最具创新活力的中青年人才群体。
这场中美科技博弈,将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重构及未来全球秩序,是真正的决胜于千里之外。只要我们应对得当,不但有机会在科技能力方面实现质的飞跃,还有希望在创新文化和战略能力方面得到根本提升。所以,让我们坦然面对并迎接这场洗礼。
乌军:史上首次,俄军向机器人部队投降
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观察
日媒声称中国战机“异常接近”日本军机,中方此前已表态
蒋勇生——笔墨铸军魂 丹青绘盛世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美商务部长称拟于8月初与中方会谈,美代表团成员名单曝光
商务部: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闭幕
二〇二五两岸青年峰会在京开幕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
友情链接
Link exchange
强国之路活动组委会主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2025 强国之路.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808号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7026260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0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