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感动工行”人物:郑国华
来源:强国之路网.人物频道
|
作者:中国金融网
|
发布时间: 2020-11-05
|
38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宣传部依托“感动工行”等树典推优品牌活动,打造“工行榜样”典型宣传品牌,着力选树和宣传全行改革发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弘扬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榜样的力量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让我们一起聆听,第五届“感动工行”获奖代表的动人故事。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高级经理 郑国华
编者按:
为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宣传部依托“感动工行”等树典推优品牌活动,打造“工行榜样”典型宣传品牌,着力选树和宣传全行改革发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弘扬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榜样的力量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让我们一起聆听,第五届“感动工行”获奖代表的动人故事。
第五届“感动工行”人物: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高级经理 郑国华
郑国华,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现代金融导刊》编辑部资深摄影师、美术编辑,金融摄影战线上的一名工行“老兵”。从部队转业,加入工行29年来,郑国华发扬军人忠诚尽职、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干一行、爱一行,曾先后担任支行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副行长,二级分行工会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工会主席等职务。2014年起调入总行金研所从事期刊编辑工作,并兼任总行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先后获得高级摄影师、高级经济师职称。他以对工作的无限热忱、对同事的无私帮助、对贫困人群的无边大爱,赢得了系统内外广大干部员工的肯定与好评。
追光逐影,用镜头记录工行足迹
郑国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摄影艺术36年如一日的孜孜追求。早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因为工作需要拿起了相机,从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基层行任职的20多年里,郑国华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苦练摄影技艺,作品广受业界好评,多次斩获国内外重要奖项。其本人也先后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会员。
2014年,郑国华调入总行担任期刊美编和摄影记者。能够从事自己心爱的摄影工作,他感到如鱼得水,对自己的岗位倍加珍惜。总行举办的重要活动、会议,只要是允许宣传报道的,郑国华几乎从不缺席;实在因其他工作无法抽身时,他也一定会委托总行相关部门的“摄友”前往拍摄,以便留存宣传素材。5年来,他累计拍摄会议、活动及赴基层网点采访百余次,足迹遍及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他的镜头中,既有“高大上”的国际金融论坛、金融系统重要会议、总行业绩发布活动等,有对一线劳模、先进日常工作的追踪采访,也有大山深处工行定点扶贫地区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他曾陪同杨凯生老行长深入大凉山、大巴山连续采访拍摄十余日,一路上走泥泞、啃馒头,白天紧张拍摄,夜晚整理照片素材,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身体负荷几乎快到极限,他却没有一句叫苦叫累的话。
通过长期的拍摄采访,郑国华为期刊编辑工作积累了大量图文素材。《中国城市金融》5年来累计发表他的摄影作品1000余幅,其他报刊和新媒体上发表他宣传工行的照片也有近百幅。在完成好宣传任务的同时,也为工行积累了珍贵的图像资料。2017年,他的摄影作品《工行大爱 精准扶贫》入选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第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获得金奖,彰显了工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大行风范;郑国华本人还被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摄影工作者。2018年,他的作品《进村办卡 服务雄安》和《“大眼睛”苏明娟与工行的缘分》入选全国金融系统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展,并在2018金融街“扶贫之路”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得金奖。另外,还宣传工行的摄影作品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中国梦 劳动美”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得奖项.
勤恳履职,以忠诚坚守三尺岗位
在总行机关,郑国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是大家公认的。比如,执行一次会议拍摄任务,按工作要求只需把会场全景、主席台、主要发言者各拍几张即可。可郑国华往往会提前半小时来到会场,根据场地大小、主席台位置、光线条件等综合考虑拍摄事宜。会议开始后,他全程紧盯会场,及时捕捉生动的细节。同一个角度、同一位发言人,他都会在不造成干扰的前提下多次拍摄,直至拍到满意的画面。会议结束后,他还要对数百张照片逐一过目遴选,挑选出效果最佳的作品,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他离开办公楼打卡时已是凌晨一两点,被考勤系统误判为“缺勤”。身边的同事心疼地责怪他:“您也是50多岁的人了,心脏又不好,这么拼,还要不要身体了?”郑国华总是笑着接受批评,却总也改不掉这样的工作习惯。
对于摄影来说,郑国华是一名“老兵”;而作为期刊的美术编辑,他又是一个“新手”。为实现期刊设计的最佳视觉效果,郑国华在坚持自学期刊设计知识的同时,与文字编辑和排版人员加强沟通、反复推敲版面细节。《中国城市金融》作为总行行刊有其特殊性与重要性,在移动互联时代,如何保证行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有效宣传工行的改革发展。郑国华从美术设计上下工夫,通过近几年的多次改版,努力让行刊做到特色鲜明、简洁大气,具有时代感和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他的组织下,期刊的特约摄影记者队伍也日益壮大、运转良好,有效助力办刊工作。
郑国华兼任总行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摄协工作也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018年年初,总行工会要求工行摄协组织人员,为刚刚评选出的100名“大行工匠”拍摄标准照和艺术照,以便存档和出版图书使用。这100名“大行工匠”来自全国各级机构,在京停留时间有限,必须在两天时间内完成全部拍摄。接到任务后,郑国华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摄影队伍,在银泉大厦布置场地,从新华社摄影部和摄影器材城分别租借了灯光等器材。他们加班加点、连续奋战,高质量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大行工匠”们如期离京后,郑国华他们并没有丝毫松懈,而是马上投入图片遴选和细节调整工作。当所有摄影作品送到领导手中并审核通过,他们才松了一口气。后来,这项工作得到了总行工会及主管行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8年,总行摄协按照总行工会要求组织开展了“工商银行杯”影像雄安全国摄影大赛,从启动到落幕历时近一年。这一年来,郑国华一边联系行内外摄影爱好者广泛征稿,组织专家开展评选;一边向摄协领导、工会领导及时汇报进度、请示工作;还要联系场地、组织会务,多次往返雄安实地勘察,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力,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2019年3月15日,摄影作品展在雄安新区成功开幕,吸引了全国几十家媒体竞相宣传报道,不仅在雄安乃至全国宣传了工商银行,也为雄安新区的起步发展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
除了上述工作,郑国华还发挥所长,为金融系统的相关会议提供摄影服务。在2018年8月中旬召开的中国金融工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他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出色地完成了会议摄影任务,得到了李玉赋、郭树清、周亮等参会领导的高度赞许。金融工会驻会副主席杨树润说:“郑国华同志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摄影精益求精、领导放心,坚持为金融工会摄影服务十几年,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会后,中国金融工会向总行工会专门发来感谢信表示感谢。
伸出援手,用爱心播撒人间真情
2018年8月底,郑国华从西藏分行出差返回北京。正当他在飞机上拍摄舷窗外的美景时,邻座乘客突然发病,口吐白沫,昏迷不醒。郑国华见状马上采取急救措施并呼叫乘务员前来帮助对这位乘客进行救助。经过施救,该名乘客病情转趋平稳。郑国华又主动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全程细心照料,直至飞机平安抵达首都机场。乘务组及同行旅客对郑国华热心助人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受助乘客更是感动落泪。中国金融工会、中国金融文联、总行工会先后发文对郑国华进行表彰。《金融时报》《北京晚报》《中国金融工运》《劳动午报》《人民网图说中国》及他家乡的《沧州晚报》等对此事相继进行了报道。面对记者的采访,郑国华说:“在有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工行员工应该做的事情。”
郑国华长期关注贫困人群,先后多次奉献爱心。在深入四川大凉山工行定点扶贫的金阳县采访时,他听说有一名彝族女孩儿白拉尾因家境贫困需要帮助,便主动要求一对一捐助白拉尾直至小学毕业。在湖南怀化参加金融扶贫采访,他又拿出身上仅有的几百元,捐给了花瑶族贫困户步幺妹一家。家中老人扑到郑国华怀里相拥而泣,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春华秋实,以心血浇灌梦想之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一名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郑国华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行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做好本职工作。他的勤恳付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肯定。在部队9年,他7次获得集团军各级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在二级分行工作期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河北分行、沧州分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金融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务工作者”、省公安厅及省行级“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沧州市企业文化先进个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在总行工作5年来,每年考核不是优秀就是良好。
在平凡的岗位上,郑国华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在用镜头记录工行发展的同时,也在用一份责任与爱心实现着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