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活动组委会主办

   
  • 国际奥委会高级成员:若疫情得不到控制东京奥运会或取消
最新公告告:
中国文明网 | 文化复兴成为国家战略
来源:中国文明网 | 作者:钟青 | 发布时间: 2019-09-05 | 171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指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意见》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坚持“两创”方针,关键是把握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主要看能不能解决今天中国的问题,能不能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能不能转化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理念的,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方正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为此,《意见》强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重点任务和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有力措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多更好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组成部分,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钟青)
热门文章
支持媒体  Supporting the media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数字电视摄影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新丝绸之路媒体联盟、中国企业报、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网易网、孔商中心网、中青网、中国网、中青少教育网、《中国艺魂》杂志社、中国文化新闻报、《世界文艺》杂志社、香港摄影报、微视、抖音、快手、优酷土豆网等一百多家媒体单位。

友​情链接 

Link exchange

强国之路活动组委会主办

Copyright © 2019-2022 强国之路.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808号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证17026260-2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070940